
最近国际上可谓是热火朝天。
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,又出现点火就着的巴以冲突,以及“异军突起”的缅北内乱。
犹如蝴蝶效应一般,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国际格局与国家关系的改变。而中国作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大国,难免要有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。
远的先不论,俄罗斯与缅甸作为中国的邻居,所爆发的战乱,一直备受关注。
尤其是近期中俄铁路被炸,以及缅北地区的内乱被爆有外国专家,似乎将矛头对准了中国。
这两起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?又为何会发生?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否会受到影响?又有哪些影响?
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
12月1日,位于俄罗斯境内的贝阿铁路北莫伊斯基隧道发生爆炸。
这是连接中俄之间的“唯一重要铁路”,虽然俄方已经采取维修行动,试图将影响降到最小,但仍被称为“切断了中俄路上交通的大动脉”。
很快,乌克兰宣称这起事件是由乌国家安全局策划并实施。
有意思的是,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两点要求:一是俄罗斯必须从前线撤军;中国不能帮俄。
因此,这起恐怖事件,被乌克兰视作对俄罗斯以及中国的一种警告。
然而,在外人眼中,乌克兰的言行,却是走投无路后的虚张声势。
要知道,俄乌冲突从一开始被人预测会是一场“大国单方面碾压小国”的速战速决战,却渐渐演变成了拉锯战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外人是胆战心惊地看得热闹,而深陷囫囵的两方,却是烧钱又耗人力!
其中的主要原因,是美国作为第三方的肆意插手。
美国一向是无利不起早,之所以宁愿背着世界各国的指责,也要强行介入俄乌冲突,是因为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其一,便是对俄罗斯的大国制裁。
上个世纪的“美苏争霸”,仍是目前世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,双方国力、经济、外交等各个发展建设方面,都堪称世界顶尖水平,却挑不出孰先孰后。
最后,前苏联的政权出现动荡,宣布解体,美国才“不战而赢”,但是,“霸权思想”让它没有放松片刻,一直紧盯着继承前苏联大统的俄罗斯。
无论是拉拢、间谍入侵,亦或者制裁,美国对俄罗斯的打压可谓是野心勃勃、呼之欲出。
而乌克兰,在美看来,就是最好的匕首。
2014年,俄罗斯强行占领克里米亚半岛,俨然给俄乌之间的地缘冲突添柴加火,而美国的利益诱惑与挑拨,又给乌克兰的逆反心打了一针强心剂。
2022年初,俄乌冲突彻底爆发。
美国自然清楚乌克兰几斤几两,为了如愿,毫不吝啬地进行军援,高达数百万美元。同时,它还召集整个北约的欧洲各国,援助乌克兰。
不得不说,美国身后的一群小弟,可真是“舍命陪君子”。
有人说:“要是俄乌战争一直拖着,出钱又出力的美国势必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啊!”
那可大小看美国“战争生财”之道了。
美对乌克兰的军援物资中,不少都是压箱底的存货,有的甚至都破旧不堪,只能被拆成备用零件;而且,美对乌克兰的援助是有条件的,就是减少出口的税率。
因此,尽管两年内美大张旗鼓地宣称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,但至少有90%的军援钱都回流到美国。
美不仅不赔本,而且稳赚。对于乌克兰而言,自己的得失,也不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。
这样的状况下,乌克兰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,而美国也不会“赔本赚吆喝”,军援越来越艰难。特别是10月爆发的巴以冲突,让美几乎将军援重心放在了以色列身上,哪里有时间照看乌克兰呢!
11月25日,美公开宣布对乌克兰的军援,已经降至一亿美元。
美是乌克兰敢与俄罗斯针尖对麦芒的的强大靠山,而如今靠山摇摇欲坠,乌克兰怎能不着急,不久前一直辗转北约各国,希望能获得新一波强力军援。
可是,俄乌战争的僵持局面就像一个无底洞,言论压力与财政压力,都不允许一个国家能再毫无顾虑地伸出援手。
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却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尤其是有了朝鲜这个“美国死敌”的好同伴的军援帮助,更是如虎添翼。
11月22日,普京对外表示:“(俄乌战争)这场战争是一场悲剧,俄罗斯从未拒绝过和谈,真正拒绝的是乌克兰。”
此言表明了俄罗斯的态度:以何种方式结束俄乌战争。
俄无疑是掌握了主动权,而乌克兰在被动形势下的所作所为,都会影响到俄的下一个动作。
然而,就在这个关头,乌克兰直逼西伯利亚后搞出的恐怖行动,给俄乌战争增加了不少不确定性。
尤其是,乌克兰再次试图将中国拉入这场混战中。
俄乌冲突之初,泽连斯基一直试图以“领土主权”,强硬地要求中国站队乌克兰。但是,中国的外交原则是“领土完整”与“不干涉他国内政”并驾前驱,泽连斯基自然打不响这个如意算盘。
而后,泽连斯基则又开始拿“中国援助”说事。
中国向俄罗斯提供的都是半成品或者民品,即便有“铁矿资源”的交易,但也是出于自身贸易策略的合作。
而乌克兰将自己接受美国援助的行为置之不理,却对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往来指手画脚、妄加揣测,俨然是“只许州官放火、不许百姓点灯”的自私自利之举。
在俄乌战争上,中国始终都在积极推进“和平谈话”,与任何国家的任何往来,也都是出于“和平友好、不干涉他国内政与领土主权”下的互惠互利之举。
乌克兰与其试图转移矛盾到中俄两国上,不如多听听国内民意,将重心放在俄乌战争如何结束之上!
中国坚持和平为主的共同发展
10月27日,从山中冲出的果敢同盟军,以先进的军事武器与训练有素的士兵能力,迅速打响对缅北电诈武装集团的歼灭战。
与此同时,围绕此的议论声也随之传来,其中,最惹人关注的,就是这支销声匿迹许久的同盟军,如何带着如此现代化的军事水平,再次亮相?
很快,一番“外国专家”帮助果敢同盟军的言论,被不少人赞同,甚至有人将这个神秘“外国专家”的身份扣在了中国头上,称是中国向果敢同盟军派遣军事人员与提供武器弹药等等。
不得不说,这番言论确实令不少怀揣着“大国沙文思想”与“民族主义倾向”的国人,感到口嗨。
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
要知道,中国的外交原则一直是和平发展,何谈这种“给战乱之中的一方送钱送人”。而且,11月29日,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更是重申“中缅是友好邻邦”。
在中国以强硬态度澄清后,国人经过细细揣摩,纷纷冷静下来。
诚然,缅北地区的电诈势力对我国民众的荼毒颇深,且我国与泰国、老挝的公安部门联手开启了剿灭缅北电诈之风。
可是,这一切都是在尊重他国主权下对自我权利的保护,绝不会因此插手他国事务,更不会与我国一向谴责擅用颜色革命的西方国家,沦成一丘之貉。
更何况,缅北作为中国的邻邦,一味地任由内乱局势发展下去,对我国只有影响,毫无好处。
首先是中缅贸易的影响。
11月23日,中缅边境缅甸一侧掸邦木姐地区金三角口岸一处货物运输站起火,大量货车受损严重。而且,曼德勒-腊戍-木姐-姐告-瑞丽这条中缅主要贸易通道,已经无法正常通行。
果敢同盟军与缅甸军政府都互相指责对方是幕后黑手,无人为这场损失买单。
其次是对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影响。
11月10日,外交部发言表示缅甸内乱暂未对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产生影响,同时呼吁缅甸的交战双方积极展开和平对话。
要知道,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继中亚油气管道、中俄原油管道、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,是中国在缅甸境内的重要资产,也是中缅合作的重要成果。
所谓投入大,沉没成本高,自然意义非凡,不会轻易放弃。
即便一时没有受到缅甸内乱的影响,但若缅北的紧张形势继续扩大,难保不会发生比爆炸更严重的恶性事件。
最后是一带一路的影响。
2013年,一带一路建设被正式提出,并且在中国的呼吁与推进下,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有加入,达成互利共赢的统一局面,而昂山素季的力推下,中缅也达成了合作意愿。
若缅甸内乱持久下去,会造成缅甸经济上的损失,也势必会影响与其他各国的外交关系,与中国的合作,也难保不会遭受干扰。
因此,这三种影响,关于缅甸与中国的各自发展。
就凭这些,中国也不会做那个“外国专家”的角色,而且,中国的强大,不需要以挑起他国战争的方式证明,更不需要借此手段满足自身发展的利益。
后记
国际形势风云变化,但中国的初心永远不会变,且始终言行合一,也必将在推进世界和平、全球一体化的历程中砥砺前行。
